手輪、手
柄、扳
手的損
壞
|
1.使用長杠桿、管鉗或撞擊工具啟、閉閥門;
2.手輪、手柄、扳手的緊固件松脫;
3.手輪、手柄、扳手與閥桿連接件,如方孔、鍵槽或螺紋磨損,不能傳遞扭矩
|
1.禁止使用長杠桿、管鉗及撞擊工具,正確使用手輪、手柄及扳手;
2.對振動較大的閥門及容易松動的緊固件,改用彈性墊圈等防松件;對丟失或損壞的緊固件應配齊;
3.對磨損的連接處應進行修復,對修復較困難的應采用粘接固定或進行更換
|
齒輪、蝸輪、蝸桿傳動不靈活
|
1.裝配不正確;
2.傳動機構組成的零件加工精度低,表面粗糙度差;
3.軸承部位間隙小,潤滑差,被磨損或咬死;
4.齒輪不清潔,潤滑差,齒部被異物卡住,齒部磨滅或斷齒;
5.軸彎曲;
6.齒輪、蝸輪和蝸桿定位螺釘、緊圈松脫、鍵銷損壞;
7.操作不良
|
1.正確裝配,間隙適當;
2.提高零件的加工精度及加工質量;
3.軸承部位間隙適當,油路暢通,對磨損部位進行修復或更換;
4.保持清潔,定期加油,對灰塵較多的環境里的齒輪應設置防塵罩,齒部磨損嚴重和斷齒缺陷應進行修復或更換;
5.軸彎曲應作矯直處理;
6.齒輪、蝸輪和蝸桿上的緊固件和連接件應配齊和裝緊,損壞應更換;
7.正確的操作,發現有卡阻和吃力時應及時找出原因,不要硬性操作
|
氣動和液動裝置的動作不靈或失效
|
1.缸體和缸蓋因破損和砂眼等缺陷產生的外漏,致使缸內壓力過低;
2.0形圈等密封件損壞或老化,引起內漏,使活塞產生爬行等故障;
3.活塞桿彎曲或磨損,增加了氣動或液動的開閉力或泄漏;
4.活塞桿行程過長,閘板卡死在閥體內;
5.墊片或填料處泄漏,使缸內操作壓力下降;
6.缸體內混入異物,阻止了活塞的上下運動;
7.缸體內壁磨損,鍍層脫落,增加了內漏和對活塞運動的阻力;
8.活塞與活塞桿連接處磨損或松動,不但產生內漏,而且容易卡住活塞;
9.裝配不正,加工質量差;
10.缸體脹大或活塞磨損破裂,影響正常傳動;
11.常開或常閉式缸內彈簧松弛和失效,引起活塞桿動作不靈或使關閉件無法復位;
12.進入缸內氣體或液體介質的壓力波動或壓力過低;
13.裝置遙控信號失靈,無法進行遙控;
14.填料壓得過緊
|
1.使用前應按規定進行試壓,對使用中產生的破損和泄漏應進行修補或更換;
2.對0形圈等密封件定期檢查和更換;
3.活塞桿彎曲應及時矯正,活塞桿磨損應進行修復或更換;
4.旋動缸底調節螺母,調整活塞桿工作行程;
5.墊片和填料處出現的故障按前“填料處的泄漏”和“墊片處的泄漏”方法處理;
6.介質未進入缸體前應有過濾機構,過濾機構應完好、運轉正常,對缸內的異物及時排除、清洗;
7.缸體內壁質量應符合設計要求,對內壁磨損和鍍層脫落的缸體應修復或更換;
8.活塞與活塞桿連接處應有防松件,對磨損處進行修復,對易松動的可采用粘接或其他機械固定方法;
9.裝置裝配應正確,缸體、活塞、活塞桿與閥門填料函應同心,活塞與活塞桿應垂直,活塞與缸體的間隙適當一致,零件加工質量應符合設計要求;
10.缸體脹大、活塞損壞后應進行重新鑲套和修復,無法修復的要更換;
11.缸內復位彈簧松弛或失效后應及時更換;
12.引入缸內介質壓力穩定,符合要求;
13.信號指示系統應完好,其信號指示應與實際動作狀態相符;
14.填料壓緊適當,如壓得太緊應適當放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