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塔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西北軸承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國軸承第一家上市公司、中國100家最大機械工業企業、我國最大的軸承生產企業之一。近年來,寶塔實業通過創新驅動,從“制造”變為“智造”,印證著寧夏經濟轉型升級的歷程。裝備制造業,既是大國重器的重要支撐,也是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保障,復興號列車、北京地鐵這些國家高鐵和城市地鐵項目中都有寶塔實業的產品或技術。
北京地鐵十號線,是世界上最長的全地下環形交通樞紐。今年,這條線路正式采購來自寧夏的地鐵軸箱軸承,也打破了目前中國地鐵全部使用國外軸承的局面。北京地鐵三分公司副總經理柴偉指出:“通過這幾年的試用,我們對西北軸承的產品質量,還是有信心,所以今年開始我們正式進行采購,準備以后逐步地來替代進口軸承!
地鐵車輛軸箱軸承是軌道交通設備中的關鍵部件,軸承質量已成為我國軌道交通發展的瓶頸,其關鍵技術一直被日本、瑞典、德國等少數國家所壟斷。長期依賴進口,不僅采購周期長,而且價格和維修成本高。地鐵軸承技術被國外壟斷、我國地鐵車輛軸箱軸承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有望打破。由寶塔實業(原西北軸承)與北京地鐵車輛技術研發中心聯合研制的國產化地鐵軸箱軸承,在經過1000公里空載實驗和重載實驗之后,又在北京地鐵8號線進行了10萬公里載客運行,檢測出的各項數據均已達到國家相關標準和國內領先水平,完全可以替代進口產品。
這是振奮人心的好消息,國家建設的大型項目中更多的國產化,講提升我們國家建設的效率降低成本,不會受制于外國。中國交通運輸協會城市軌道交通專業委員會主任高毓才說,地鐵軸承技術的突破,將推動我國地鐵車輛軸承實現國產化,可以降低60%以上的采購成本,同時大幅度縮短采購周期。
寶塔實業的一路發展,不僅為我國軌道交通的發展奉獻出自己的力量,也印證了創新驅動助推產業轉型。在我國西部,越是經濟欠發達地區,越需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夏考察時的重要指示精神,寧夏自治區第十二次黨代會將創新驅動戰略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發力,強力推進產業轉型,實施傳統產業提升工程,推進智能制造、裝備制造業總體技術水平向國內先進行業邁進。
寶塔實業的前身是西北軸承。西北軸承,在寧夏已有53年發展歷史。從“三線建設”起步,這家老字號企業幾經沉浮,卻憑借技術創新重回大眾視野。借著“轉型升級”扭轉局面的企業,在寧夏有多家這樣的企業典型,寶塔石化就是其中之一。
智能制造將助力化工行業轉型升級,寶塔石化通過建設智能工廠,全面提升生產經營效率,大幅度提升化工生產本質安全水平,以智能裝備和智能制造助力化工行業全面轉型升級。
寶塔石化集團打破國外壟斷格局,鑄造現代化智能新廠。
寶塔石化西北軸承公司目前已被定為“國家兩化融合貫標單位”,在“中國制造2025”戰略驅動下,高起點、高標準、高要求地建設高端軸承產業園,最終要建設成智能化、信息化、綠色化的現代化工廠。在建的智能制造項目,將實現ERP 系統、MES系統、物聯網系統、可視化系統等各大系統的高度融合,對提升企業管理水平、各系統程序管控非常有用,對生產制造起到科研、推廣、示范、引領作用。
在寶塔實業智能化新廠寬敞明亮的廠房,有著在國內一流的數字化、信息化、綠色化、智能化的軌道交通軸承車間、精密電機軸承車間、熱處理車間內,機械手臂、自動化水冷設施、精確傳送代替了人力,科技人員與一線員工正在試制鐵路貨車軸承,現場一片繁忙,全體寶塔人士氣高昂。從最初的低端軸承,到如今高端、精密軸承,寶塔石化完成了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企業的轉型。
在“中國制造2025”戰略驅動下,寶塔石化積極按照國家高起點進行智能化建設,將實現ERP系統、MES系統、物聯網系統、可視化系統等各大系統的高度融合,對提升企業管理水平起到推動作用。
技術創新、管理創新、產品創新,適應市場發展需求,寶塔石化不斷突破已有的市場產品,不斷研發適合國家發展和市場需求的高新制造業產品,既跟上了國家產業形勢和步伐,又滿足企業盈利能力的提升,使產品更符合市場需求。
自治區的領導對于制造業的創新驅動也非常關心與重視。改革創新無止境。從“十一五”末到去年的7年間,寧夏區域創新能力在全國的排名上升了7位;****申請和授權量增幅多年在西部地區位居前列。自治區經信委總經濟師麥欣甫表示:“下一步我們還要爭取創立自治區的制造業創新中心,通過多項措施來積極鼓勵支持企業創新發展,走新型的創新發展之路!睂幭墓I制造業的發展前景更加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