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2025》強調要加快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融合發展,把智能制造作為兩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著力發展智能裝備和智能產品,推進生產過程智能化,培育新型生產方式,全面提升企業研發、生產、管理和服務的智能化水平。此外,《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專項行動計劃(2013-2018年)》明確提出,以兩化深度融合試點為抓手,繼續引導新的發展方向,重點推進電子商務集成創新試點、智能工業試點、制造業與服務業融合試點、國產軟件應用試點等工作;以創新信息化服務模式為動力,推動工業和服務業的融合創新發展,重點推進工業云創新行動和信息技術產用合作專項;其中,工業云創新行動是工信部創新信息化服務模式,促進制造業與服務業融合發展的一項探索性工作,具有重要意義。在此背景下,我們有必要對此投入更多的關注,共同探討工業云計算未來的發展趨勢,實現路徑,以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吸引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參與到這項世紀工程的偉大壯舉中,助力中小制造企業轉型升級,為實現“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轉變做出貢獻。
生死攸關的時刻來到了
“工業4.0”概念包含了由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增強型控制的基本模式轉變,目標是建立一個高度靈活的個性化和數字化的產品與服務的生產模式。在這種模式中,傳統的行業界限將消失,并會產生各種新的活動領域和合作形式。創造新價值的過程正在發生改變,產業鏈分工將被重組。
產業界認為,“工業4.0”概念即是以智能制造為主導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或革命性的生產方法。該戰略旨在通過充分利用信息通訊技術和網絡空間虛擬系統—信息物理系統(Cyber-PhysicalSystem)相結合的手段,將制造業向智能化轉型。
工業4.0的大幕徐徐開啟,全球工業制造都向智能制造轉型,仍然徘徊在價值鏈底端的中國企業如何快速轉型、把握產業鏈上稍縱即逝的新機遇、如何避免出局?
中國的GDP快速增長,人們享受各種各樣的因經濟快速發展而帶來的益處,但靜下心來認真思考國家真正的實力是什么?就會發現,所有的社會進步、政治沿革、社會發展,一切的一切都是在生產力的推動下產生的,中國屬于制造業大國,中國的制造企業花了多少心思,用網絡的技術和信息化手段向生產的深度和廣度進軍?特別是深度。
這一波4.0的工業革命,意大利的北部、奧地利、瑞士北部、法國東部,包括以色列,這些地區組成了第四代工業革命的火車頭,中國企業在工業4.0的進程中將何去何從?路又在何方?
面對工業4.0和工業互聯網的新工業革命大潮,中國能繼續保住制造業大國的地位嗎?在辛辛那提大學教授李杰看來,雖然目前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制造業國家,但卻“沒有真正掌握制造”!按蠖鄶抵袊S并沒有掌握制造的核心材料、設備,以及工藝,他們仍然停留在組裝加工的階段,缺乏原創技術、缺乏創新!笨傮w來說,中國制造仍然徘徊在價值鏈的底端。絕大多數工廠還處于勞動密集的“規;魉”的工業2.0時代,尚未踏入大規模自動化生產的工業3.0時代。
隨著勞動力成本的上升,中國企業過度依靠低成本的競爭方式已不再可持續。中國企業正處在經濟結構調整、制造業升級的十字路口。面對產業物聯網帶來的機遇,中國企業固然需要努力跟蹤、研發和運用智能硬件與數字化信息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