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國產閥門,特別是應用于煤化工領域的苛刻工控閥門,總給人一種“能不能造?”“質量行不行?”“與國外閥門差距越來越大?”之類的感覺。
近年來,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所屬的航天長征化學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閥門子公司(即:北京航天長征機械設備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航征公司”)的多款產品通過審查,獲得了包括SIL認證、法液空集團認證等多個權威認證。這標志著該公司的“航征”品牌閥門獲得了參與國際競爭的“通行證”,即可走向海外市場。多年來,依托中國航天在運載火箭和液體火箭發動機中特種閥門在高溫、低溫、抗氧化性、耐磨等方面的技術積累,航征研制出適合于煤化工苛刻工況的特種閥門,尤其是高溫硬密封氧氣切斷球閥打破了進口品牌在煤化工領域的壟斷地位。
我國石油與天然氣的能源缺口、以乙烯丙烯為代表的石化原料缺口、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都決定了新型煤化工行業發展的必要性。而新型煤化工產業的快速發展需要相應的技術裝備支持,特別是煤制油、甲醇、合成氨,以及煤制烯烴等煤化工產業需要大量的大型煤化工成套設備。為了滿足我國能源結構調整的需要,降低工程投資、節約外匯、提高產業競爭能力,研制開發大型煤化工成套設備被列入國家大力發展的16項重大技術裝備任務之一,大型煤化工成套設備的國產化也是今后工作的重點內容。作為煤化工控制系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煤化工用特種閥門也成為大型煤化工成套設備研制開發的主要攻關項目之一。
作為一個現代化的大國和消費大國,我國閥門行業的國產化如在其系列成套方面、特殊工況配套方面與發達國家都存在一定差距。然而,隨著我國大力扶植國產品牌的政策,以及我國閥門行業企業更加注重研發,我國閥門的國產化已經取得可喜的發展。
全球石油和化學工業大國,中國的煤化工產業尤其是現代煤化的發展工近年來突飛猛進,無論是在關鍵技術攻關、重大裝備自主化研制,還是在產品品種開發和生產規模擴大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目前,先進煤氣化技術百花齊放,示范項目取得重大成效,生產規模居世界第一,煤化工項目完成投資超過5000億元/年,是名副其實的世界最大煤化工“業主”。然而,在煤化工特種閥門領域,國內產品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特種閥門面臨的難題之一是嚴苛的應用環境。煤氣化作為煤化工的龍頭裝置,具有高溫、高壓、工況復雜、工作環境差等特性,特別是氣化爐排渣系統條件非?量,閥門應具有高耐磨、耐沖刷、防結垢、防結疤、頻繁開關/快速切斷等特性,包括氧閥/氮閥、煤漿閥、黑灰水角閥、調節閥\球閥、鎖斗泄壓閥等十多種特殊閥門。
目前,國內煤化工企業使用的閥門主要有氧氣閥(德國PEERIN、ARUCS、VELAN、EDW ARD及上海開維喜、中核蘇閥等);煤漿閥(德國PEERIN、ARUCS,荷蘭NELES);鎖渣閥(NELES、德國PEERIN、 ARUCS及上海弘盛、開維喜、西安希佛隆);渣水管道閥(中核蘇閥、開維喜、NELES、紐威、西安希佛隆等)。其中氣化系統工藝部分閥門已基本實現國產化,目前適應特殊工況要求。比如黑水管線、循環激冷水管線、煤氣管線的閘閥、截止閥、止回閥、金屬硬密封球閥等,適用工況溫度100——225C°,壓力0.01——6.5Mpa;粉煤加壓輸送、氧氣管道和渣水系統的閥門部分也已經國產化,生產企業包括中核蘇閥、紐威閥門、上海開維喜、西安希佛隆閥門有限公司和上海弘盛特種閥門有限公司等。
這些國產化閥門在打破國外壟斷、替代原裝進口進程中發揮了重大作用,但一些關鍵技術需要解決,比如鎖渣閥快速開關大扭矩執行器的國產化配套問題;閥門防結疤、防結垢等;氧氣(氫氣)閥門材料難以滿足高壓硫化氫腐蝕及氫脆工況要求,抗腐蝕、抗沖刷的密封面噴涂硬化工藝性提高問題,以及國內材料控制碳、硫、磷含量及熱處理要求等。
銷售總監石微寧認為,高端調節閥已開始國產化,但仍缺少高性能國產自主品牌。國外只做20%的閥門,卻拿走80%的銷售額。國內閥門企業利潤少的可憐,其實都在給國外打工。實際上,國內煤化工項目特殊、苛刻工況的調節閥主要選擇歐美產品;壓力稍高、尺寸稍大選擇合資品牌,但產地仍在中國;常規閥門雖然選擇國產品牌,但低價中標惡性競爭,定位器、電磁閥、限位開關、過濾減壓閥等附件卻都被國外品牌壟斷。
將我國從制造大國轉變成制造強國,從簡單粗放式的代加工到擁有自主品牌研發。因此,國內閥門企業需要大力發揚工匠精神,一代又一代的人去努力與傳承,依靠自主力量鉆研探索,技術攻關,研發更多的、質量更好的閥門產品,做中國人自己的高端閥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