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貫徹落實《中國制造2025》推進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召開,省委副書記、省長陸昊出席會議并講話。他強調,貫徹落實《中國制造2025》,要領會中央精神,學習先進經驗,高舉技術創新和轉變思想觀念、創新體制機制兩面旗幟,大力推進裝備制造業轉型發展,重新煥發“龍江制造”的競爭力和影響力,為實現中國制造2025戰略目標作出應有的重要貢獻。
陸昊指出,制造業代表著一個國家的工業化水平,是國家競爭力的重要體現。黨中央、國務院始終高度重視制造業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把裝備制造業搞上去”,并特別指出“東北地區要把裝備制造業做大做強”,李克強總理把工業制造稱為“國之重器”。

圖片來自網絡
今年5月國務院頒布的《中國制造2025》,第一次從國家戰略層面描繪了建設制造強國的宏偉藍圖,也是我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黑龍江作為老工業基地和傳統制造業大省,貫徹落實好這一重要發展規劃尤為迫切。我們要清醒面對形勢、迎接挑戰;看到龍江突出優勢、堅定信心;堅持問題導向、觸及本質;找準正確路徑、形成合力。我們要深入挖掘既有國內總需求增長空間、又有黑龍江供給優勢領域的潛力,充分發揮多年積累的良好技術基礎和科技人才條件優勢,同時要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在振興東北地區老工業基地座談會上指出的東北地區市場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找準我們龍江工業發展存在的不適應市場經濟發展落后的思想觀念、體制機制不活、民營經濟活力不足、忽視營銷、不善于與資本市場合作、科技成果產業化能力不足、發展環境差距很大等突出問題,下大氣力有針對性地逐步解決這些問題。
陸昊強調,要緊緊抓住《中國制造2025》推進落實的重大機遇,結合黑龍江實際,從兩個角度制定我省發展規劃。一個角度是貫徹落實國家重大戰略舉措,對接《中國制造2025》中4個方面、10大重點領域的23個細分行業,依托黑龍江裝備制造業技術基礎的優勢和條件,推動電力裝備(含發電裝備、輸變電裝備)、航空航天設備(含飛機、航空發動機、航天裝備)、軌道交通設備、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海洋工程裝備、汽車(含節能汽車、新能源汽車)、農機裝備、新材料(含先進基礎材料、關鍵戰略材料、前沿新材料)、生物醫藥、新一代信息技術(操作系統和工業軟件)等10個領域的17個細分行業加快發展。另一個角度是結合黑龍江資源稟賦,在高品質乳制品、畜牧產品、食品和石化、煤化工、石墨等資源深加工、空間探測技術外溢等產業領域有新的、更大的作為。
關于下一步工作,陸昊強調,要高舉技術創新和轉變思想觀念、創新體制機制兩面旗幟,重點在11個方面采取有力措施。
一要沖擊落后的、不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思想觀念。著力轉變小富即安、不合作、不尊重專業化、吃“大鍋飯”平均主義、偏好事業單位、寧可守著保底低收入也不愿意去市場上拼、不愿意掙小錢、忽略營銷、忽略與資本市場合作、忽略拔尖技術人才和管理者的重要作用等。各行業各領域都要認真查找典型問題,媒體要充分發揮作用,引導黑龍江社會各界特別是產業界轉變落后思想觀念。
二要轉變機制,增強國有經濟活力。駐省央企和省屬國企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領會中央文件精神實質,真正從體制機制創新上要發展動力,建立優勝劣汰、經營自主靈活、內部管理人員能上能下、員工能進能出、收入能增能減的市場化機制,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深化與省內其他企業的產業鏈、配套和股權合作。
三要大力發展民營經濟。第一是把握制造業企業的市場機會,如大企業配套、資源深加工、科技成果產業化、參股混合所有制以及發展糧食、乳制品、畜牧產品、林下產品深加工等路徑。其次是解決機制問題,從根本上改變家族式管理方式和朋友圈式用人方式;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對股東的利潤最大化負責而不是追求簡單的控制權;建立職業經理人制度。第三是培養和建立民營企業家隊伍。
四要大力推動技術創新。推動技術創新要把工程師的技術邏輯與市場需求邏輯相結合;要培育企業持久的技術創新能力,而不能只靠購買技術維持企業發展;要有合理的研發投入比例,舍得投入研發資金;技術合作有多種方式,要從****、知識產權轉讓,到技術咨詢,再到穩定的股權合作;要對做出突出貢獻的拔尖技術人才給予充分物質激勵;要注重新商業模式在技術創新中的應用;要高度重視正在不斷顯現的新技術革命的趨勢,如新的工業驅動方式、分布式能源、數字制造、互聯網制造等。各部門要多組織產業界開展啟發新技術思想的交流活動。
五要大力度強化營銷。要找準需求;要借助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瞄準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實現規模效益;要打造品牌,特別是民用工業產品品牌;要高度重視“互聯網+”營銷的各種實現方式,加大探索力度;要善于運用策略營銷方式;要用有效的激勵機制激勵具有很大不確定性的營銷人員。
六要充分借助資本市場發展。資本市場對企業發展的重要功能在于找到資金、補充發展資金、形成合理的激勵約束機制,也是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七要大力推動地方與央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民營企業等能夠形成生產力互補的要素合作,形成混合所有制新的競爭力量。我省的國有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有非常雄厚的技術力量,但技術只是企業競爭力中的一個重要因素,不能替代資本、勞動力和有效的企業制度,不能替代管理和營銷,必須進行要素合作。
八要構建科學的資金支持體系,明確政府對企業資金支持的三種方式:一是采取準則主義,對達到政策支持條件的企業給予普惠制的財政資金支持;二是股權支持,政府設立的引導基金對不同成長階段的企業采取天使投資、風險投資、產業投資基金等不同方式的股權支持;三是債權支持,省政府將構建全省擔保體系,為工業企業獲取銀行貸款提供擔保方式資金。
九要把握龍江發展工業選擇性強的特點,選準制造業的生成路徑,依托上游工業產品、基礎工業產品和存量工業的科技與人才優勢,克服劣勢,同時注意形成新的上游工業產品。要通過引入外部要素、存量擴張、科技成果產業化、資源深加工多種路徑發展,不能只局限在一個角度。
十要大力度優化發展環境,特別要著力解決市縣在發展環境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
十一要大力營造尊重企業家、支持企業家成長的社會氛圍,同時全社會形成合力,共同培育龍江企業家。要加強學習交流,讓創新商業模式、新的體制機制改革、新的營銷模式、借助資本市場發展等觀念在企業家中多角度廣泛傳播,形成共識。
省工信委負責人通報全省工業情況及國家和我省出臺的支持工業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哈爾濱工業大學校長周玉及中船重工第七○三研究所、哈爾濱電氣集團公司、齊齊哈爾精鑄良裝備制造有限公司負責人發言。
副省長胡亞楓主持會議,哈爾濱市長宋希斌,中省直有關單位主要負責人,省內部分高校及科研機構主要負責人,中央直屬及省屬企業主要負責人,哈爾濱市政府分管負責人,哈爾濱市直有關單位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要負責人在哈爾濱主會場;各市地縣市長、專員、縣長,分管副市長、副專員、副縣長,有關單位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要負責人在各地分會場參加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