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再工業化”戰略、德國“工業4.0”、“中國制造2025”……一系列重大戰略的出臺,體現了制造強國和制造大國在新一輪工業革命浪潮下方向選擇的一致性。業內專家分析指出,通過推進智能制造,進而實現工業的轉型升級,是幾大戰略共同的重點和核心。在擁有堅實制造業基礎的寧波,如何在這一股大浪潮中贏得先機?
圖為論壇現場。(卓松磊黃程攝)
“智博會”期間,“智能制造2025”發展高層論壇在杭州灣新區舉行,來自中國科學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器人研究所等科研院所的多名專家學者與全國百余家企業代表分享業界前沿知識和學術動態,為寧波制造業企業指點迷津。
中國科學院院士姚建銓是物聯網領域的權威專家,在相關領域的研究已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他在專題演講中提出,人類正處在第五次科技革命,即電子和信息革命,現在進行的是智能化階段,這一時期,蘊含很多創新機會,包括互聯網、“互聯網+”、物聯網、移動無線網、大數據、云計算,以及量子通信在內的新一代信息技術。
“物聯網、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是手段,我們用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智能制造服務,由此帶動很多社會領域,包括農業、制造業、交通和能源的滲透,包括智能化和綠色化的先進制造、機器人、智慧城市、智能電網、可再生能源!币ㄣ屨f,企業要有緊隨科技革命的敏感和魄力,在對的方向上敢于投入,才能發現新藍海,暢游新藍海。
。校蹋茫铮穑澹钪袊鴧^主席嚴義結合近期赴企業調研的實例,向大家分析了中國制造大而不強的深層原因。他在演講中提出,我國確立“世界工廠”的地位已經很長時間,是不折不扣的制造業大國,但并不是強國,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核心技術的缺失。在沒有核心技術的情況下,過多的概念和題材,反而分散了資源。通過對比中國和德國的工業基礎和現行理念,也可以發現,兩者的理念和路徑完全相反。更現實的問題是,制造業日益低下的薪酬待遇,導致對人才的吸引力大大降低,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器人研究所所長王田苗看來,科技浪潮是綜合交錯的,不能孤立看待,移動互聯網與大數據,機器人制造,一系列的科技浪潮相互交錯,智能的機器就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技術。眼下服務機器人發展熱點和領域,第一個是特種行業裝備與遙控作業,包括軍用機器人、精準農業、水下與地下資源,核工業服務,空間探測,危險作業等機器人,它們就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第二是醫療康復機器人與大數據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