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日,新年伊始,省長巴音朝魯在長春市就貫徹落實中央和省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情況進行調研。他強調,要按照中央和省委部署,圍繞“五大發展”,統籌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發揮長春市的領跑作用,推動全省經濟社會發展起好步、開好局。
發揮領跑作用,就要領先一步;領先一步,更要勝人一籌。長春如何應對挑戰?
落實省委、省政府要求,長春在領會精神實質上下功夫,在學用結合上下功夫,努力把中央和省委的要求部署落到實處。圍繞建設幸福長春、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圍繞科學發展、改善民生、建好城市、促進和諧工作大局,圍繞城市轉型升級新任務,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把改革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各個領域各個環節,以改革促發展,以發展促轉型,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各項工作。
搶先一拍,領先一步,看遠一些,想深一層。
在推進長春科學發展、加快發展、率先發展實踐中,全市上下緊緊圍繞主題主線,把“五大發展”要求作為重要遵循,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全力推動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堅持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統籌抓好“三農”工作和新型城鎮化建設;堅持增收富民、保障惠民、實事利民,進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堅持綠色宜居、規劃引領、建管并重,加快推進城市大建設、大改造、大整治;堅持公平正義、執法為民、依法治市,深入推進“法治長春”建設;堅持以人為本、安全至上,積極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應對挑戰,贏得主動,贏得先機,贏得優勢。
長春,正以強大的動力和活力,全面推進改革創新,以實際行動推動全省經濟社會發展起好步,開好局。
推動創新發展,驅動城市轉型升級加速跑
2013年,長春市堅持深化改革開拓創新,發展活力、動力和潛力實現了新提升。
長春市創新型城市建設得到快速推進,在長高校和科研院所一批科技成果在地方得到轉化和應用,新產品產值率達到46.8%,經濟實現了質量與效益雙提升?萍紕撔鲁晒@著,2013年新增高新技術企業31戶,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達到96戶,轉化重大科技成果130余項,突破共性關鍵技術300余項。
今年,長春市把主要精力和工作重點放到改革創新和轉變發展方式上來,把改革創新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各個領域各個環節,以改革創新促發展、促轉型,加快打造創新型城市。
支持企業創新。全力支持一汽、長客、大成等龍頭企業強化自主創新、加快擴能步伐、集聚配套企業,壯大汽車、軌道客車、農產品加工支柱產業,加快建設三大世界級產業基地;堅持“抓大不放小”,在全力保障一汽、大成、長客等大型骨干企業發展同時,大力支持民營經濟、中小微企業特別是科技型創新企業發展;樹立一批民營企業家典型,加快培育一群有潛力、創新能力強、市場空間大的民營高科技創新型“小巨人”企業。
激活科技創新。將憑借科技優勢上項目,轉化民用小衛星等100項關鍵核心技術,培育100個科技創新“小巨人”企業。進一步調整產品結構,提高產品附加值,工業增加值率提高1個百分點以上。
加強體制創新。抓好突出發展民營經濟綜合配套改革示范區試點,探索民營經濟在市場準入、市場監管、市場公平競爭、金融創新等方面的配套改革措施,不斷激發民營經濟的市場主體活力和創造力;創新社會治理體制,改進社會治理方式,積極推進人民調解、司法調解、行政調解等方式對接聯動,制定促進新形勢下社會組織健康發展的意見,確保群眾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開展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試點,完善企業和戰略投資者、高校及科研院所、金融機構、政府“四位一體”的創新驅動機制,促進科技成果就地轉化;推動開放開發體制創新,深入落實長吉圖開發開放和長吉一體化戰略,依托興隆綜合保稅區、陸路干港,進一步創新加工貿易模式。
培養創新型人才。積極推進“人才長春”建設,加快建立和完善集聚各類人才的體制機制,注重引進培育一批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專業技術人才和創新型人才,全力打造長春“人才高地”。
推動統籌發展,“三農”工作和新型城鎮化建設齊加力
2013年,長春農業轉型步伐加快。實施農作物高光效栽培示范49.3萬畝,推廣玉米保護性耕作158萬畝,建設萬畝高產示范片區120個。新建標準化養殖小區204個,畜牧業產值增長8.4%;建立農民工子女入學“綠色通道”,1萬余名學生受益。啟動城區適齡未入學殘障兒童送教上門試點。國家職業教育綜合改革試點穩步推進。免除2.5萬名農村及涉農專業中職學生學費;新建農村公路1512.1公里,通屯率達到65%。扎實推進167個省級新農村示范村建設。綠化美化村屯384個……堅持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統籌抓好“三農”工作和新型城鎮化建設,長春實現了突破性的重大進展。
總結成績,再接再厲。
今年,長春將堅定不移地加快構建新型城鄉發展格局,抓住擴權強縣的有利契機,全力推動縣域經濟突破躍升。
加快推進縣域工業化。充分發揮國家級開發區的帶動作用,加快建設長德新區、經九合作區、燒鍋零部件合作區。推動農安合隆、九臺卡倫等加速與主城區融合,承接城市產業轉移。四縣(市)都要全力實施工業化,都要培育有特色的產業集群,確保工業投資增長15%以上。
加快推進縣域城鎮化。著力建設縣城和一批重點鄉鎮,完善基礎設施,發展社會事業,增強人口接納能力,努力提高城鎮化發展質量。推廣蓮花山度假區新型城鎮化模式,逐步把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轉為城鎮居民,積極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大力提高城鎮建成區人口密度,節約集約利用土地、能源、水等資源。
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抓好16個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集成推廣保護性耕作、高光效栽培等技術措施,努力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和效益水平。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提高2個百分點,土地流轉面積比例提高3個百分點。加快“菜籃子”工程建設。繼續實施現代畜牧業提升計劃,新建擴建標準化養殖小區200個。繼續實施三座大型灌區改造和德惠五大圍堤除險加固。更新改造農防林600公頃。新建科學儲糧倉2.5萬套。
推動綠色發展,城市大建設大改造大整治同步跟進
過去的一年,長春市狠抓城市建設改造和市容市貌管理,實現了突破性的重大進展,城市承載能力和整體形象明顯提升!皟蓹M三縱”快速路克服了工期緊、任務重、投資高等諸多不利因素,實現了主線貫通、簡易通車,改寫了城市道路交通史,也標志著長春正式進入立體交通時代。新建續建百花園等公園14個,新建綠地39塊,新植街路40條,新增城市綠地600公頃。落實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
加快綠色發展,今年,長春市將堅持綠色宜居、規劃引領、建管并重,加快推進城市大建設、大改造、大整治。
按照規、建、管并重原則,長春將全力抓好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各項工作。在城市規劃上,突出強調規劃先行、規劃引領,加快建立健全保障規劃執行的管理、監督和問責機制。
在城市建設上,全力實施城市大建設、大改造,突出抓“兩橫三縱”快速路續建工程,突出抓地鐵1、2號線等城市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突出抓以城市森林、城市濕地、城市水域、城市綠地、環境質量為重點的生態體系建設,不斷提升城市承載能力和現代化水平。
在城市要素保障上,重點抓地下老舊管網改造提升工程、長春天然氣高壓外環管網工程、串湖、北郊兩座續建污水處理廠和幾大凈水廠建設、改造、擴建工程,不斷提高水、電、氣、熱等城市要素保障能力。
在城市管理上,大力推進以提高城市管理信息化水平為目標,以物聯網、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為支撐的“智慧城市”建設,把先進技術廣泛應用到社會治安、應急處置、交通管理、環境監測等各個領域,加快建立全方位、廣覆蓋的城市管理綜合信息系統。
推動開放發展,筑好平臺招大商引巨資
走進長春興隆綜合保稅區,作為實施長吉圖開發開放戰略的重大平臺,這里已如期封關驗收,是長春對外開放取得的重大突破。
在著力推動開放發展的過程中,長春全面促進開發區轉型升級,加大開發區開發開放和體制機制創新力度,進一步提高投資強度、提高科技含量、提高投入產出比,全面提升開發區集約集聚發展水平。經開、高新、汽開和凈月四大開發區將充分發揮國家級開發區龍頭帶動作用;長東北開放開發先導區加快建設步伐,特別是興隆綜合保稅區進一步加大建設和項目引進力度,空港經濟區大力推進開放通道建設和機場二期擴建工程;蓮花山以及其他各類開發區立足各自特色優勢,加強特色產業園區建設,加快培育產業集群,全面提高開發開放水平。
全市堅持不懈抓好招商引資,瞄準世界500強、國內500強、大的央企和大的民企,再引進一批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帶動能力強的大項目、好項目,真正通過項目增量,擴大總量、優化存量、調整結構、提升效益。大力實施長吉圖開發開放和長吉一體化戰略,實施一批骨干支撐型重大項目。積極開拓國際市場,推動外貿出口穩步增長。
全市突出抓好汽車、農產品加工和軌道客車三大支柱產業,全力打造三大世界級產業基地;加快發展醫藥健康產業、裝備制造業、建筑業和旅游業等優勢產業;積極培育生物產業、光電信息產業、新能源、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盡快把生物產業、光電信息產業培育成新的優勢產業;大力發展現代物流、現代金融、商貿流通、服務外包、樓宇經濟、會展等服務業和文化產業,扎實推進國家城市物流共同配送試點城市和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建設。
圍繞龍頭企業上項目。全力支持一汽、長客、大成等龍頭企業強化自主創新、加快擴能步伐、集聚配套企業,壯大汽車、軌道客車、農產品加工支柱產業,加快建設三大世界級產業基地。依托新興產業上項目。謀劃實施抗癌新藥、高鐵輪對、高溫傳感器、高氮合金、新能源客車、生物酶制劑、聚乳酸、LED大屏幕、商用飛機零部件等100個重點項目,加快發展醫藥健康、裝備制造等優勢產業,生物、光電信息、新能源、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盡快把生物、光電信息培育成新的優勢產業。憑借科技優勢上項目。轉化民用小衛星等100項關鍵核心技術,培育100個科技創新“小巨人”企業。進一步調整產品結構,提高產品附加值。突出園區載體上項目。全力推動開發區轉型升級,每個以工業為主的開發區都要提高投資強度、科技含量、投入產出比、集約發展水平,都要構建有品牌、有規模、有影響力的產業集群。
推動安全發展,讓社會更加和諧穩定
2013年,長春市加快安全發展,深入持續地查隱患、抓整治、保安全,積累了新經驗。全市全面落實安全生產主體的第一責任,3.5萬人員密集型單位開展應急安全演練,14.6萬有固定經營場所企業建立安全隱患自查自報機制,企業負責人及安全管理人員普遍接受安全知識培訓。先后成立293個專家組、1.2萬個督查組對長春市安全生產責任單位進行地毯式排查,累計排查整改隱患6.3萬項,治理消除重大隱患385項,關閉取締企業358戶,118戶重大危險源單位全部落實監管措施。
突出安全生產。今年,長春市將切實增強“紅線”意識、危機意識、責任意識,加大安全監管力度,加快建立長效機制,特別是突出抓安全生產的責任落實,切實把企業的主體責任、部門的監管責任、地方的屬地責任和各級黨政“一把手”的領導責任落實到位。
推進信訪工作。今年,長春市將深入開展“大走訪大接訪”、市級領導包保信訪案件、縣(市)區黨政一把手、市直部門局長接待日等活動,進一步解決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信訪問題,做到訴求合理的解決到位、訴求無理的教育到位、生活困難的幫扶救助到位、行為違法的依法處理到位。
維護社會穩定。今年,長春市將圍繞“平安長春”建設,進一步完善“人性化、網格化、信息化”服務管理模式,健全社會矛盾排查、預警、化解、處置機制,推廣聯調聯動工作經驗,加大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力度,確保社會和諧穩定。(記者孟凡明、柳青、王煥照、于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