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提出,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建設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為目標,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重點發展消防器材、閥門制造、機械配件、建筑建材機械、數控機床、電工電氣、產業機械、鑄造鍛造、高端裝備、環保機械等10大機械制造產業體系。
著力培育現代物流、研發設計、營銷會展、設備租賃、教育培訓、產業文創、信息服務、檢測服務等8大行業組成的制造服務產業體系,形成具有南安特色的“10 8”裝備制造現代產業體系。加快形成“一心、三帶、五區”組成的點、線、面相結合的南安機械裝備產業集群空間結構和布局。
從發展目標來看,今后南安市裝備制造業將緊緊圍繞“龍頭帶動、基地支撐、集群發展”的發展思路,全力推進產業發展“12351”工作計劃,即:到2020年全產業鏈產值達到1000億元以上,培育龍頭企業20家,創建各級企業技術中心30家,構建5大產業集聚區,培育形成10大機械制造產業體系,加快推動南安市建設海峽西岸裝備制造業重點產業基地。
產業規模繼續壯大。轉型升級階段(2013—2015年):到2015年,全產業鏈產值達到500億元以上;提升發展階段(2016—2020年):到2020年,全產業鏈產值達到1000億元以上。
龍頭帶動作用明顯。到2020年,實現銷售收入超10億元的龍頭企業(集團)達到20家;其中,上市企業10家以上(含場外交易),形成一批龍頭帶動作用明顯,協作配套較為完善,“專、精、特、新”的專業化零部件生產企業。
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建設一批具有國內甚至國際先進水平的企業技術研發中心。到2020年,裝備制造業新增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2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8家、市級企業技術中心20家,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升。
產業體系日趨完備。堅持做強優勢產業,發展特色產業,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發展消防器材、閥門制造、機械配件、建材建筑機械、數控機床、電工電氣、產業機械、鑄造鍛造、高端裝備、環保機械等10大機械制造產業體系;著力培育現代物流、研發設計、營銷會展、設備租賃、教育培訓、產業文創、信息服務、檢測服務等8大行業組成的制造服務產業體系,形成具有南安特色的“10 8”裝備制造現代產業體系。
產業布局更加合理。依托區域優勢,發揮產業集聚效應,著力構建“一心、三帶、五區”的南安市裝備制造產業空間發展架構,形成省級示范基地、市級開發區、城鎮工業園區發展相得益彰、產業互為依托與補充的局面。
接下來,南安主要圍繞六個抓手,展開六個方面的主要任務。
抓布局,調結構,推動產業協同較快發展。一要優化產業布局。以南安市中心城區為核心,以省、市級經濟開發區為重要空間節點,以相關鄉鎮工業集中區為基本空間單元,構建南安市機械裝備產業集群的空間布局區域,最終形成“一心、三帶、五區”組成的點、線、面相結合的南安機械裝備產業集群的總體空間結構與布局。二要優化產業結構。發展模式須由簡單的產業集聚向完善的產業集群轉變。
抓招商,引項目,推動產業規模壯大發展。一要實施“大招商、招大商”戰略。力爭引進一批機械裝備產業跨國公司、央企、大型民企等,到南安市設立地區總部、生產基地、研發機構、營銷機構等;加大產業鏈招商,重點引進一批產業關聯緊、帶動效應強、科技含量高、環境污染低、清潔生產型、稅源涵養型和就業容量型的大項目。二要積極引進對臺合作項目。深度對接歐洲、臺灣地區機械裝備業產業轉移。
抓龍頭,鑄鏈條,推動產業內部融合發展。一是支持本地龍頭企業做大做強。重點支持一批產值超億元或在細分領域有較大影響力的龍頭企業,培育壯大成為產值超10億元的領軍企業。二是支持龍頭企業拓展國內外市場。三是拓展延伸產業鏈條。
抓創新,優管理,推動產業層次內涵發展。一要重點提升產學研合作成效。二要重點推動企業技術改造。三要重點推動企業機制創新。
抓平臺,促對接,推動產業載體提升發展。一要做好城鎮功能分區和產業基地的整體統籌規劃,推動產業和城鎮融合發展。重點建設濱江基地、成功工業園、榕橋鑄鍛造中心等主要園區。二要充分發揮裝備制造業協會和研究院作用,推進“產學研”向“產學研用”發展。三要加強對臺技術交流與合作。
抓配套,優服務,推動產業增長持續發展。一要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二要大力發展商貿營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