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技術創新力度
一是著力構建企業公共創新平臺,設立了江蘇大學大溪水泵研究所、蘭州理工大學大溪水泵研究所、溫嶺市先導電機技術研究所大溪分所等創新平臺,為泵與電機企業研發設計各類產品,解決共性技術難題。目前大溪鎮泵與電機企業中,擁有省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一家、省級企業研發中心5家,臺州市研發中心10家,溫嶺市級技術中心28家。
二是積極引導企業創新轉型,對有自主知識產權且科技含量高的項目,積極爭取上級的創新專項資金的支持,每年都有6項以上項目列入省級、市級重點技術創新項目,獲得資金和技術上支持。
三是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培育計劃,每年遴選一批企業列入高新技術后備企業,采取“一對一”培育。目前全鎮有8家高新技術企業,并享受了相關優惠政策。
四是深入推進標準化戰略,鼓勵并支持企業參與國內外標準制(修)訂工作,爭取行業話語權,F有14家企業成為國內行業標準的制訂單位,其中新界泵業成為全國潛水泵行業標準制訂牽頭單位,佳迪泵業、奇峰泵業、豐源泵業也分別參加了全國深井泵、水輪泵、排污泵的標準制定發布。
五是大力實施技術改造。鼓勵企業引進國內外先進設備,及時更新老設備,提高生產效率,確保每年工業性投資不小于12億元,這樣既提高了自動化水平,又減少了企業用工,克服了民工荒等的影響。同時鼓勵企業“零地”技改。從2008年開始制定零地技改優惠政策(經依法批準通過廠房加層、老廠改造、內部整理等途徑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容積率,翻建和建造三層及三層以上廠房的,不再收取城建配套費等),實施老廠房五年改造行動計劃,五年來共實施廠房改建加層項目250項,向空中拓展100萬平方米建筑面積。
重視質量品牌建設
以獲得臺州市質量強鎮為契機,加強對行業和企業產品質量的監管,鼓勵更多的企業參加質量強企評比活動,全面提升企業的質量管理水平。積極引導企業從無牌、貼牌走向有牌、創牌,發展自主品牌。同時規范使用“大溪”、“東甌”水泵集體商標,積極打造省級、國家級專業商標品牌基地。以獲得“中國水泵出口基地”為契機,組織企業赴國外參展,特別是積極開拓亞州、東盟、中東、非洲等新興市場,自營出口金額保持10%以上的年增長。同時依托鎮泵與電機交易市場,創新市場開拓模式,組建中國大溪水泵電機網,積極開拓國內外市場。
加大龍頭培育力度
加大培養規模企業。按照梯度有序發展的原則,重點對1500萬~2000萬元之間的企業,加強關注和培養,每年確保新增規模以上企業30家以上。
重視企業上市。篩選一批上市后備企業,制訂“一事一議”政策,全力解決擬上市企業的歷史遺留問題,力爭每年都有上市對象,確!笆濉逼谀┤偲髽I上市3家,力爭5家。目前,除1家上市外,1家已在香港報會,1家即將通過輔導期,還有1家上市團隊已入駐。引導企業推進管理創新。制訂《企業精細化管理實施方案》,重點推廣精細化管理和各類生產管理軟件應用,每年評選若干家精細化管理示范企業。
重視中小企業的發展。堅持一手抓龍頭的培育,一手抓中小企業成長。通過重點企業和小微型企業結對,整機企業與配套企業結對,使更多的小微型企業進入中大型企業行列,形成大、中、小梯度發展的良性格局。鼓勵企業節能減排。加強高能耗企業監測和管理,淘汰落后產能,大力整治提升鑄造涉重行業。推廣節能技術,發展工業循環經濟。
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
近兩年,設立了大溪海關監管站場、大溪保稅倉庫、國際物流中心,全面建成了國際無水港,極大地推動了當地企業的進出口通關,減少了環節,節約了企業物流成本25%~30%。還將設立國家級水泵檢測中心,進一步方便企業檢測,提高產品的質量。
陳敏華最后說,在打造泵業產業集群過程中,大溪鎮雖然取得一定成效,但存在的問題還較多,主要是低小散現象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制約發展的要素沒有根本突破,這將成為今后的主攻方向。